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武官子的科举青云路 第98节 (第6/7页)
多一顿饭,轮流凡一下吃完了各回各家。 大徽朝的新科举子同学会则不然,他们要开那种旷日持久,从鹿鸣宴结束开始,这期间滞留在省城的举子们每天一小聚,三天一大聚,每次聚会不光要吃饭,还要郊游、上青楼添个一同嫖过的哥们儿情谊,一聚,他们叫“期集”,就是二三十天。 光一同吃喝玩乐还不算,还要写个同年录来,把这科一百多号举子的姓名、名次、籍贯等都要统计出来,之后誊写抄录,最后分发到每个举子的手里,个把月都兜不住。 一回期集搞下来,少说也得花费上百两银子,就挺烧钱的。 为什么搞这个呢,有个普遍的说法是“同年期集交谊日厚,他日仕途相遇,便为倾盖。”,意思是日后一同走上仕途,看着曾经一块吃喝玩乐的情分上,要相互帮衬着,奔着功利去的。 听说中了进士再搞期集呢,朝廷就会专门拨钱给他们烧,但是只中个举人就没人拿钱给他们烧了,要想烧钱,只能他们自己筹钱去烧,所以他们是用凑份子钱的办法,怎么凑呢,就按照桂榜的名次来出,比如说解元出六两银子,亚元出五两银子,经魁以下出几两几两,反正不是强制也没有定数,全靠商量着来。 一般中了举的人这时是出手最大方的,不会吝啬这笔银子,也不会找理由不参加期集,都很踊跃。 卫景平也不敢过分清高,他出了银子,去吃了两顿饭,借口家中有事,次日一早就匆忙收拾包袱家去了。 因为算着日子,他大嫂的预产期到了,他要升级当小叔父了。 跟一群酸不溜丢的文人士子去行期集那种“风雅事”,又花钱又累人,还不如回家看小幼崽儿呢。 从甘州到上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