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官子的科举青云路_武官子的科举青云路 第41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武官子的科举青云路 第41节 (第5/8页)

把目光投到傅宁身上,带着热切的期许。

    “虽然都是‘代圣人立言’,但宋人的平仄、叶韵和对仗更讲究一些,我朝代的八股文并太看重平仄和叶韵,”傅宁道:“对仗也看题目。”

    既然是“代圣人立言”,那么写一篇合格的八股文,首先就要把四书五经背得滚瓜烂熟,碰上跟某句话沾边的题目就能信手拈来,再一个么,怕是要模仿圣人的口气,说得简练而严肃且必须是经典的大道理,治国治家的那种。

    卫景平忽然想到了一个问题:这得需要很大很大的热血和格局啊。

    温之雨又问:“科举文章篇幅结构如何?”

    这回是宋玉临站起来回答的:“经义全文一共有几个段落,各段需写多少字,上段与下段之间是什么关系,全文大致写几句话几个字,我朝都有规定,不能少于550,又不能多于650,宋人就没有这样的限定。”宋玉临侃侃而谈:“一篇经义文分为前后两部分,前面一部分为四个小段,分别为破题、承题、起讲、入手。后一部分为全文的重中之重,也分为四个段落,各小段落必须两两严格成对,读起来形成两扇,也就是八股的股,人的两腿,或者曰八比,比,人并排立也。与作诗中的对仗,格式要求是一致的。”

    “嗯。”温之雨借着他的话往下来举例说道:“‘破题’就是破开题义,用两到四句对句直接切入题目,破题要破得准确巧妙,要是破不准题目,后面圆回来的余地就不大了。‘破题’ 之法有明破、暗破、正破和反破,顺破……逆破对破等等,比如说有人出题‘子曰’,有考生破为’匹夫为天下师,一言为天下法。”用的就是对句破题,一上来就把文章的宗旨意思都包括了,言之有物,为后面流出了广阔的余地,便于后面要讲的承题。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