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02章 (第2/3页)
不用这种古老的方法铸造了。 但是在大唐里,没有耐高温模具也没有冲压机,想要铸炮也只能用翻沙倒模的方法。 具体的方法也很简单,简夏先用木头制作一个大炮的模子,然后将木头大炮埋进沙子里压实,再将木头模具取出来,这样沙子中间就空出来,再将铁水倒进去,就能铸造出想要的形状了。 大炮的原理其实并不复杂,火药爆炸空气膨胀,推动炮弹从炮筒里发射出去。 崔若韵制作的标准黑火药虽然爆炸威力上比不过近现代炸药,但是用来发射炮弹也是足够了。 但是现在技术有限,想要在最快时间造出大炮来,简夏选择了制造前膛炮。 这种大炮的要从炮口填装火药,塞好引线后再将炮弹从炮口装进去。 火药爆炸就能将炮弹从炮筒里推出去,明清的红夷大炮就是这么一种炮。 这种炮的优点就是铸造方便,没有多余的机械结构,只要铸造的炮管能承受高温就行。 缺点是填装不方便,每次发射之后还要等炮管散热完毕才能继续发射,连续发射容易炸膛。 不过以简夏手头上的工具,也只能铸造这样的大炮了。 灌入通红的铁水,助理搬来大石头压在沙模箱上,这是为了压实铁水,尽可能的让炮身紧密。 等到铁水逐渐冷却,简夏再次拆掉了沙模,铸造好的圆筒大炮就出现在面前。 简夏又拿出一根小锤子,在炮身上不停的敲打,判断炮筒上有没有裂纹。 没办法,这年头也没有电子探伤的仪器,只能用这种古法进行探伤。 简夏总算是体会到,自己导师说的那个一穷二白时代发展工业的辛苦了,这尼玛什么东西都只能用古法的,能造出合格产品反倒是中奖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