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五百五十三章 序幕开启 (第5/6页)
培养,可基础能力均已具备,尤其是具有完善的自学能力,减轻了杨锐的负担。 30多岁,对一名研究者来说,也是到了分水岭的年龄。 该出成绩的,四十岁以前基本都能出了。 三十多岁还出不了成绩的,以后再想出成绩就更难了。 而能做到院士的,少说都要十几年的牛掰才能被选出来,如李文强等人,积累期再长,也就是几年的功夫,之后,就该是耀人眼球的成果高峰期了。 大部分研究员,在三十岁到四十岁,四十岁到五十岁期间,会完成人生中绝大多数的成果。 大部分智力型行业大多如此,十几年二十年的高峰期过去,一名研究员若是能够掌握一间研究室做老板,那就还能延续几年的高产出,否则的话,也就慢慢陷入沉寂了。 而在高峰期之前,大部分的研究员都是处于静默期的,这一方面是他们的知识和经验的积累不够,另一方面,也是他们的社会资本积累不够,如果不能得到社会的认可,年轻的研究员除非找到特殊的项目,否则,他们很难用少的可怜的资源做出优秀的成果。 正常情况下,一名二十多岁的研究员,也就是比同龄人做的好一些而已,因为年轻研究员获得的资源都很少。 直到获得的资源增加以后,研究员们的水平差距才体现的出来。 这就好像将年轻的韩信任命为班长,他并不能表现出太强的指挥技艺,如果运气不好,一堆箭射过来,该死也就死了,不过,只要运气不太差,拥有将才的韩信在班长的位置上,肯定会表现优异,理论上,他会以更快的速度升到排长、连长的职位上,同样的,他依然会表现优异,但不会太优异……直到成为掌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