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七百一十六章 基因组学 (第2/5页)
尔贝克,也就是准备提名杨锐诺贝尔奖的杜尔贝克,以基因组学为基础,用征服癌症为目标,说服了美国国会,正式启动人体基因组计划。 当然,癌症到30年后依然没有被征服,但这种小事,在拿到了经费的学者们眼里,实在太平常了。 不过,基因组学与人体基因组计划虽然关系密切,却并非是一个概念。 形象的说,人体基因组计划就像是曼哈顿计划一样,它是一个有目的的项目,测序人体全部的碱基对,或者制造出原子弹,目的达到,计划就宣告结束。 基因组学却是一门学科,就像是核科学是物理学的一个分支,但重要程度却不逊于基础物理学一样,基因组学也是生物学的一个分支,但重要程度却不逊于基础生物学。 到杨锐读书的时候,基因组学已经是深入生物学的每一个角落,成为了绕不过去的重要学科。 当然,作为一门学科,它不是突然在86年诞生的,在它诞生之前,已经有无数学者为之奉献青春了。 杨锐在提出了命名以后,就安静的从头讲起。 坐在教室后面的教授们,也只好安静的听讲。 这要是换一个本校的年轻人,教授们肯定是站起来反对了:你丫说的是啥? 但换成了杨锐,就没有人敢随便说话了。 所谓“人的名树的影”,杨锐发表在《CELL》上的论文,至今引用超过2000,这个数字,就好像电影票房破2亿美元一样——在业内,这都属于传奇式的牛人的专利。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