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七百零七章 钉上耻辱柱 (第4/5页)
三台摄影机的注视,只能说明重要。 杨锐本人却是非常轻松的。 在摄像机、记者、导演、工作人员,还有路过的学生和老师的瞩目下,杨锐轻易的开启话题,说道:“关于钾离子通道的灵感,来自于我在图书馆里的阅读……” 到今天,杨锐见过的记者比一个加强连还多,纪录片虽牛,他说话依旧不急不缓,将钾离子通道的设计娓娓道来,其中关于个人思维的部分真真假假,却是听的王导演如痴如醉。 纪录片,要的不就是这个调调吗? 不仅是导演和记者,旁边的师生们也听的一愣一愣的。 钾离子通道是杨锐做过的最复杂的研究,就学术性来说,比PCR高三个数量级都不止。黄茂等人在唐集中的全力支持下,与杨锐配合,也是足足做了半年多,理查德实验室在加州大学的全力支持下,做了两年多,甚至连第一步都不敢说完全攻破…… 这样的研究,如果不是有杨锐的方向性指导,做个五年七年的一点都不奇怪。 五年七年的发表一篇十拿九稳的《CELL》,影响因子飙过千,也是划算的不要不要的。 而将顶级实验室需要做五年七年才能做出来的成果,浓缩到半年多的时间做出来,就有杨锐的方向指导,其中的艰难困苦也是数也数不清的。 当初若不是有理查德在屁股后面追着,要不是开弓没有回头箭,杨锐自己也很难想象,能用半年时间将诱变基因,克隆突变基因,以及结构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