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六百零五章 汹涌浪潮 (第4/5页)
的有。 要争夺PCR的发明权,既需要学术界的声音,也需要社会上的声音。 当然,杨锐更希望自己是杞人忧天,没有什么发明权的竞争,那是最好的。 一篇演讲在一个小时里堪堪讲完,杨锐总算是松了一口气。 只要当众完成这次演讲,他之前所付出的努力就不亏。 PCR的发展过程,就与中国历史上的和氏璧一般。它在创生之初所受到的期待,与它最终达到的程度有着千百倍的区别。 就像是有人准备设计一柄凿子,结果发明了马达似的。 杨锐并不指望现在就能一跃获得世界瞩目,但这是迟早的事。 而且,以诺贝尔委员会的尿性,他被压抑的越久,获得报偿的程度也越深。 学术界归根结底也是人组成的,免不了有排排队吃果果的倾向,只是诺贝尔奖的门槛实在太高,以至于能排队的都非常人罢了。 杨锐演讲结束,稍微轻松了一些,下面的学者们却是轻松不起来,一个个窃窃私语,乃至于高声谈论。 不等主持人上台,已经有性急的自己站起来,喊道:“我有问题。” 有人不甘落后,也高喊:“我也有问题。” 组织方派来的主持人苦笑着跑上台来,道:“请各位稍等,我们让杨先生先休息一会,再开始提问环节。” 他不说还好,一说之下,下面的人干脆自己讨论了起来。 有一个人说句:“基因组学的概念和前段时间卡利亚斯教授的论文有一些交叉。” 在他旁边,至少有三个人会反驳他的意见,言辞激烈已到了指名道姓的程度。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