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七百三十六章 不高调 (第2/5页)
这样的句段,清华生物系的脸面也是要丢掉的。 另一方面,在座的学生里还真有听懂的。 很明显,为了听懂杨锐的《基因组学》,几位同学是付出了极大的辛苦的,看他们的笔记厚度都比其他学生厚一倍以上,上课的专注度更不用说,课后作业经常有将一个笔记本用完的架势。 这种学霸中的学霸,就是杨锐看到了,有时候也会心惊胆战,心中揣测,若是施一公仍然在清华读书的话,最多也就是这样的水准吧。 不过,杨锐本来就不指望走个人路线,心惊胆战归心惊胆战,嫉妒远谈不上,各人自有际遇。科研这种东西也是讲积累的,多少学霸学阀级的人物都是五六十岁甚至七八十岁了,仍然在科研一线工作,而且产出颇丰,他们能做出成果来自然免不了助手的贡献,但经验的因素依旧是重中之重。 杨锐现在就站在生物学的前线,尤其是基因领域的前线,在这块领地上,其他人还没搞清楚季节变化呢,他就已经栽种了好几季的稻子,甚至连水库肥料都搞好了,接下来的时间里,别人想纯靠聪明种出更高的产量,基本是不可能的事,还不如靠天吃饭背语录靠谱一点。 杨锐也不在乎谈论自己的经验,《基因组学》对基因学的意义,就像是节气对农业生产的意义一样,它极其重要,但只知道节气是种不出粮食来的,依然免不了汗水和付出。 归根结底,这种东西不是用来藏私的。 但不管怎么样,一个教室的人听节气听的是如痴如醉,而且,二十四节气听到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