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四十八年_第九十六章 丝织品与白糖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九十六章 丝织品与白糖 (第2/6页)

织产业。你们就老老实实搞印染吧。

    那么这个时代的丝织物贸易的利润有多少呢?

    从清朝商人不辞艰险的奔波往来于海上就能猜到,利润不会少。根据历史记载,丝织物的利润平均在120%~200%之间。(不要相信那些动不动就写“百倍之利”的说法,那只是一种形容。)

    再说白砂糖。

    十八世纪末,品质最好的中国白砂糖(一番冰砂糖)在长崎港的到岸价是二两白银每斤;长崎奉行给出标售价时,则涨到每斤3.17两;最后等岛国商人买下再送到大阪发卖,此时的价格已经涨到了每斤5.7两白银;至于到了关东地区,价格已经达到了每斤6.5两至7两之间。

    赵新已经仔细算过,天明时期,一两金等于六十日两银。一日两白银是3.759克。

    这样一算,那就是225.54克杂色白银可换1两小判金(纯金含量8.52克)。

    清朝商人现在每年运到岛国的白砂糖数量是多少?一百二十万斤以上!

    自己要是一次搞来五十万斤白砂糖……小意思了,两百五十吨而已,总共也就两百多万;按照长崎会所里的标售价,就可以卖到两万六千五百两小判金。

    然后?然后傻瓜才去熔炼纯金呢!

    拿这些小判金去跟长崎的清朝商人求购成套的宋版书,不用太多,买五套就可以。

    现代一套宋版书多少钱?2018年一套五本的《钜宋广韵》,八千多万。

    这还只是一年白砂糖贸易所带来的利润。这门生意不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