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九十七章 天子的愤怒 (第3/5页)
,这才站起来。 “珲春的事儿你听说了多少?”乾隆接过太监重新泡好的茶,轻轻抿了一口。 “奴才只是看了一眼节略,抄本正文还没来得急看。” “嗯。”乾隆看了和珅一眼,见他满额头都是汗,便明白他一听说珲春的事就立刻赶来了,对这个奴才的侍主之心,不免有些感动。 正要说话,御舟外传来报名之声。一个太监进屋跪下禀报道:“皇上,十一阿哥、十五阿哥、十七阿哥求见。” 乾隆冷冷的说道:“朕的好儿子们来了,叫进吧!” 很快,三十二岁的颙瑆,二十四岁的颙琰还有十二岁的颙璘都走了进来。 “儿臣叩见父皇。”(清代皇子们一般称呼皇帝为“汗阿玛”、“皇父”或“父皇”。至于电视剧里说的最多的“皇阿玛”这个称呼,只存在于光绪、宣统两朝。) “都起来吧。”乾隆扫了自己这三个儿子一眼。站在三人中间的,就是已经被他在十一年前秘立为皇储的颙琰。 颙琰起身后,微微抬头。只见乾隆起身背着手,走到窗前,看着外面的运河淡淡的说道:“朕身边没人啊!除了一个福康安,哦,还有个海兰察。将相无能,朝中重臣庸庸碌碌,现在连龙兴之地的奴才也是一群混账。看来朕是真的老了!不然何以雅尔哈、瑟尔丹几人作乱反叛,一百多个镶黄旗精锐居然奈何不得,竟被此二人伙同鄂罗斯贼人打的全军覆没,真是前所未闻的咄咄怪事!” 庆桂和都尔嘉的联名奏折上写的很清楚,以托莫霍果为首的一百零八人中,除了十人是死于弓箭和利器劈砍,其余九十八人均是死于火枪之下。剩下十二人下落不明。 乾隆前思后想,他完全想不出珲春那个地方怎么来的火枪。在庆桂和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