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香江_第156章 同行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56章 同行 (第3/5页)

黄河边了。

    “接到朋友邀请,便回来一趟。”葛瑞德叹了口气,道:“本不该回来的。”

    蔡致良随手拿起昨天许如琛和杨乐递交上来的,关于大陆经济形势的分析和报告的文件,翻看起来。

    葛瑞德见状有些尴尬,干笑了两声,道:“前天郑静飞做寿,就是以前在太古贸易的同事,后来相约去打高尔夫,结果在那里遇见了罗氏国际的人,罗先生老当益壮,打了好几记小鸟球。”

    蔡致良抬头,问道:“他跟你说什么了?”

    葛瑞德道:“就是想跟我们商量一下,大家一起做生意,最重要的是和气生财,不要把价格压得太低,让大家都有口汤喝。”

    “现在着急了,当初垄断制衣配额的时候,怎么不提和气生财啊。”蔡致良冷笑一声,问道:“那他们希望我们提多少?”

    二战后,香港纺织业经济迅速发展,有转口商埠变为工业生产出口城市,制衣业扮演了最重要的角色,自60年代起就是本港出口受益最大的产业,占本地出口总额的30%以上。除了1957年全盛时期的44.6%外,所占比重一般在30%至36%之间。

    而本港制衣业之所以能够迅速发展,自然也没有什么奥秘,就是中国人是勤劳苦干,以成本优势打入国际市场。而欧美各国开始担心,来自香港的进口纺织产品,会冲垮本国的纺织业,导致纺织厂破产,于是便有了配额制度,将香港的制衣业进口限制在一定的数量。

    制衣配额是当初欧美发达国家限制香港制衣业的手段,但是最终也没能限制住香港制衣业的发展,在七十年代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成衣出口地区。

    罗氏国际作为香港制衣业的一员,是配额制度的受害者,却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