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十九章 信 (第2/6页)
比起北京的时候,我们在白店村的居住环境,肯定差了许多。不过我本来就做好了来这边吃苦的准备,而且分给我们的两间窑洞拾掇一下也足够十个人居住,并没有什么不适应。几天下来,我现在已经能做到沾枕头就睡着。 在这里每天需要我们捡柴、打水,烧火做饭。一开始,因为几个同学的手艺实在不精,我们还吃过几顿焦糊饭,被我们笑作是败絮其外、金玉其中。到现在快一个月时间了,那几位落后分子的厨艺也渐渐有模有样了。 我答应你要给你讲讲陕北的风土人情,就简短地写了一点。另外,信封里还有几张我手绘的图画,到时候你可以一并观赏。” 周晓白打开整齐折好的几幅图画,铺在自己的膝盖上,画的内容分别是黄土高原的一角、波涛汹涌的无定河、几位农民在旷野中引吭高歌等。 “在这片黄土高原上,没有江南水乡的烟雨朦胧,也没有华北平原的一马平川,有的只是一座座黄土累积成的土塬,这些土塬彼此之间层层叠叠,一眼望不到边际。登高望远,就能看到这边的黄土层被千万年来的雨水切割得沟壑纵横,地貌形势千变万化。 遥想这里当年曾是华夏文明的起源地,也不知道几千上万年前的先民在这里是怎样繁衍生活,才有了今日的我们。 一两千年之前,榆林这里还号称是‘黄河百害,唯富一套’,对比眼下不由得让人感慨万千。 也由于这里的地形地貌因素影响,这里的交通很不便利。 往往两个村子明明直线距离不足五里地,却因为中间有一条深深的沟壑,要绕道几十里路才能到达。 这里乡间道路多是土路,柏油公路基本只是县城才能看到。人们的出行或是依靠双腿,或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