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三十七章 短会 (第5/6页)
来的演习方向,应当优化非对称作战设计,围绕未来可能的敌手,通过真实战场的虚拟复现,将作战设计做实做细。搞好预先决策评估,转变分兵种、分领域、分要素的程序化组训模式;实兵演练与指挥员指挥训练相结合,准确研判并合理预想潜在对手特点,尽可能真实模拟出对手的弱点与要害……” 事实上,这些工作的重要性到了信息时代很快就会突显出来。 不过,在当下这个时代,非对称作战还算是一种比较超前的概念,但是并没有脱离眼下的实际战争环境。 在战争中,双方在战略思维、指挥艺术、技术装备等诸多方面的差异有可能使一方处于有利态势,使另一方处于不利态势,从而构成一种不对称态势。这就是不对称作战的真正形态。 而近百年的诸多战例也能充分说明,那种双方之间的差异意义不大,对战争的结局也并不产生重大影响的对称战争已经逐渐不是战争的常态。 以姚首长多年军旅生涯积累的经验,很快就理解了非对称作战的内涵,时不时还会提出他的疑问。 就比如张维扬讲解结束,姚首长就问道:“你提出的这一套非对称作战,最核心的要点是什么?” 张维扬想了想,答道:“知己知彼。非对称作战是一把‘双刃剑’,任何一方在追求非对称优势的同时,既要看到敌之软肋,也要看到我之不足,做好对手用非对称手段实施反击的准备,否则优势再大也会陷入被动。我国属于自卫型国防,某种程度上来讲,知道自己的弱点可能比洞察敌人的软肋更重要。” 即使是某场特殊军事行动,也是由战前的不对称战争形态生生打成了某种意义上的对称战争。 因为战前的优势方面对的对手并不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