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疆臣。_第六十一章 清廷分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六十一章 清廷分裂 (第4/10页)

何资格辱骂于我,又有何资格提及我阿玛?你说我滥用私党,毁了朝廷纲纪,证据何在?只靠你空口出言,说什么就是什么吗?你觉得我撑不起大清朝了,我难道每日不是与你一样,五更入值,日落方退?我平日经手的文书,比你少吗?若说我撑不起大清朝,你董诰又能撑起什么?”

    董诰也不甘示弱,道:“福长安,我劝你与和珅,都摸着自己良心想一想,你们举荐的人,做京官的,哪一个进过半句忠言?做外官的,哪一个不是成倍的往百姓身上摊派赋税?我董诰虽说为人愚笨了些,可最基本的道理还是懂的,你若不信,便去浙江富阳打听打听,我为官以来,可曾增添过一亩田产,一处房宅?我行得端立得正,却不惧你这般诋毁之言!”

    福长安也针锋相对,道:“董诰,你也少拿清廉这番话安慰自己,你和王杰自诩清流,你们做这个军机大臣,办成了什么事?就拿你们最引以为傲的科举来说吧,我四人同任军机处,经历了四次科举,你们选出来几个人才了?你说自己愚笨,看来还是很有自知之明嘛?”

    其实历代科举选拔进士,能成才的总是少数,福长安这样问话也是强词夺理,可王杰与董诰也无法直言相辩。二人心知肚明,平日大事决断、新官选任,二人只有参议之权,决定权都在乾隆手里,二人实际成就不多,也和乾隆处处偏向和珅,对二人建议往往弃而不问有关,可这番理由,二人却又如何说得出口?

    和珅这时也插话道:“诚斋,不要多说了,其实这大家都清楚,办事嘛,总是这样,没有人觉得自己做得不对。对了,董大人的父亲是董文恪公,听说当年做尚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