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九十年代败家媳妇儿 第96节 (第7/8页)
只能说明,纱厂已经和织布厂一样困境,到入不敷出地步。 这可是宁城第一纱厂啊,当年宁城的第一家万人大厂啊,她爸一辈子的心血。 黎菁从小在纱厂长大,她完全没办法接受这个事实。 “不是你想的那样,没那么严重。”黎万山看女儿懵怔着不敢相信,眼睛微微发红的模样,猜到她想到哪里去了,回道她。 “纱厂这边情况和织布厂不一样,纱厂是要解决富余人员问题,但也想创造所有富余人员再就业。” “织布厂那边的遣散费是一万,纱厂这边直接是三万,另外领了遣散费还想找事情做的,还可以选择在纱厂的再造岗位上班。” “再造岗位?”黎菁第一次听见这个新鲜词。 “是再造岗位。”黎万山喝了口茶说道。 “给他们的新就业机会。” 这是黎万山想了很多天才想出来的唯一能让纱厂断尾求生,又能让纱厂那部分需要被遣散员工得到妥善安置的法子。 他整合了所有手里的人脉资源,从农贸市场,粮油站点,还有街道以各种合作交换方式腾挪出来一部分工作岗,之后又以纱厂名义贷了一笔款子作为员工遣散用。 三万元一个人的工龄买断,现在纱厂的工资普遍不高,每个人一个月的平均工资是二百八十元,三万元是近十年劳动所得。 这笔钱可以让他们短时间里生活没有妨碍,之后还可以再找事情做,纱厂这边也组织了面点小吃类培训这些做再就业工作安排。 更何况就他了解的,纱厂有个暴发户张有根的例子在,有部分人因为工资拿得不高,已经在外面找事情做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