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526 (第1/4页)
,产妇跟家属也没啥感觉,理所当然的事情啊。可一旦失败了, 等待医生的可以说是灭顶之灾。 而且在国内,医生的技术是最不值钱的。拉一台产钳的费用还比不上一个脐带夹。 如此吃力不讨好,谁不会用脚投票?很多医院早就不开展产钳助娩术。 糟糕的医患关系最终受伤的还是患者。因为上产钳可以有效的降低剖宮产率,很多宮缩乏力,枕后位的,胎儿窘迫的如果能够有效应用产钳就可以免挨一刀。 无痛分娩技术与产钳术是鼓励自然分娩的两大杀器。 而多一台剖宮产,产妇发生胎盘植入、产后大出血甚至需要切除子宮的几率就会大大增加。 余秋的导师老太太拿手绝活是看头发的方向来感觉胎位。这简直近乎于玄学,余秋作为她的宝贝爱徒在旁学习多年也没能掌握其中的真谛。 就这样老太太还对自己不满意,说她的老师那是不管怎么上产钳都能拔下来,压根就不需要考虑胎方位的问题,老师会让产钳自己在里头调整到合适的位置。 余秋听着像天方夜谭,不过她也有自己的杀手锏,她的诀窍就是只要产钳能上上去,她就能拔下来。 上临床这些年,从来没失过手。 余秋现在已经分不清楚自己身上的汗究竟是热的还是吓的。 她只觉得汗如雨浆,前胸后背都是黏黏糊糊一片,她甚至怀疑产房里头因为取火器烧得过旺,所以二氧化碳超标,氧气不足了。 麻蛋,干多少次都还是会让人抓狂。 胎儿终于被拉下来了,小家伙一下来就浑身软塌塌的,一点儿反应都没有。 余秋已经顾不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