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分卷阅读446 (第4/4页)
质医疗服务的人才会生急重症。没条件进大医院的人同样会等着救命。 余秋又是按摩子宮,又是打缩宮素,又是用麦角新碱,折腾了半天,才好不容易将产妇的出血止住。 等到缝完子宮下台,她只觉得头痛,非常担心这位产妇会发生严重的感染。 因为摸着良心说,白子乡卫生院产房的条件距离手术间的标准,还有一段不短的路要走。 况且产妇术中就发生了产后出血,产妇的抵抗力势必跟着下降。 余秋虽然从开刀的时候就预防性的用了青霉素,但她还是心惊胆战。 产褥感染也是产妇死亡的高发因素,尤其是在抗生素有限的70年代。 她直接开了医嘱,要求密切观察产妇体温恶露情况,又直接给人连挂三天抗生素。 只希望这个时代的病菌还没有身经百战,青霉素用上去,效果可以立竿见影。 余秋脱了手术衣,出产房门去跟家属交代。虽然现在暂时是将母子俩的命抢回头了,但是后续情况怎么样,她没办法打包票,危险随时都可能发生,到时候医生护士只能尽力而为。 家属已经看过被抱出来的小二子,对于目前的情况很满意。 至于以后怎么样?产妇的婆婆出奇的豁达:“哎呀,这个事情谁能打包票,就算是好好的娃娃,长到七八岁掉进河里头淹死的也有。现在能活下来就很好了。” 她反过来安慰余秋,“大夫,你不要想那么多,我们在外头听得清清楚楚的。我们晓得你们尽力了。” 余秋顿时囧得无以复加,这产房到底是什么隔音条件啊?居然可以让家属听到里头的声音。 亏得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