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52节 (第1/2页)
陇西李氏,这名号报出来,有谁不认识。 李家在京城也是有宅邸的,本家人不少。 苏副使主动去迎,见对方衣着破旧,身上行李也不多,心道这或许是李家落魄旁支。 那来找他,倒是不奇怪了。 看过李云敬身份契凭,再知道他今日刚从贡院出来,苏副使苏娘子不仅同意留宿,特意多加了两个菜。 吃饭的时候,李云敬主动说起自己的情况,他从陇西一路过来,游山玩水。 到汉中时听到朝廷新令,说是恢复军籍科考之权。 那会已经没时间再回家准备,直接从汉中出发,故而身上盘缠不够,临到快考试时就剩最后几个铜板。 别人都在准备科考时吃的东西,他只能喝个水饱。 科考结束更是身无分文。 好在他来汴京遇到同为军籍子弟时,听说苏副使的名字。 “苏副使可是大好人,他当年在陇西打仗,回来之后一直接济同僚旧友。他娘子更是厚道人,投奔过去,至少吃喝会给一口。” “看你也是陇西出来的,若实在走投无路,便去投奔他家吧,有了银钱记得还即可。” 李云敬拱手道:“苏副使名声在外,实在是我辈楷模。” 苏家做了多少好事,才能让人如此信任。 说罢,李云敬甚至打了个嗝。 苏副使黑脸通红。 他哪担得起这种夸赞:“不过顺手的事。” “我同娘子商量过了,最近在家中安心住下,等着放榜即可。” 苏茵茵还在看李书生,没想到这书生不仅长得俊朗,人也健谈得很,更因为走过无数山水,见多识广。 苏副使倒是问了另一个事:“据我所知,陇西李家少有军户,你家这一脉为何?” 苏副使不愧是苏副使,问到其中蹊跷。 这点没什么好隐瞒的,李云敬无语:“我爹一心要从军,硬是要改,谁有办法。” 改的时候,还没有军籍不可科考的规矩,并不影响他读书科举,甚至带着他一起习武。 谁料没过几年,先皇颁布新令,让已经是秀才的李云敬再无科举可能,气的他夫子跟母亲追着他爹打。 他爹自知坑了儿子,干脆领了个修边城的职位,跑得远远的。 还能这样?! 苏茵茵听傻了。 李云敬双手一摊:“我爹就是这么不靠谱。” “那也没办法,谁让是我爹啊。” 陇西距离中原很远,民风更是放松,军籍也好,甚至商籍也好,对陇西李家来说都无所谓。 他伯父倒是想过把籍贯改回来,但那些年先是打仗,后来新皇登基,便耽搁下来。 时间一长,也没了科举的想法,反正他跟他爹一样随意惯了。 等到新皇再发新令,他同样不打算再考,也不打算成家,游山玩水扶贫济弱挺好的。 可夫子直接写信到汉中,命他必须去,还说给国子监写了信,让他可以直接去汴京考。 “收到信件我第一想法是,夫子怎么不给我寄银钱啊。”李云敬说着,还说起自己一日没吃饭饿到晕倒。 本是笑谈,又想起路过姑娘给他的蝴蝶酥,李云敬把剩下的点心拿出来递给苏茵茵:“小娃娃你尝尝,这还挺好吃的。” 苏茵茵听得有意思,没想到汴京之外是这样的世界。 但她低头一看,这不是自家的点心吗,怎么到李书生手中了? 再看看里面的点心种类。 这不是娘亲给许小妹的吗。 为了让许小妹沾喜气,特意把所有点心都拿了一对,甚至有多做的喜饼。 喜饼给定做的人家之外,肯定不对外出售的。 救了李云敬的,是许小妹啊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