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破晓_第213章 海参崴人道主义行动(三)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13章 海参崴人道主义行动(三) (第6/9页)

,到现在也不过200年。这是一个年轻的民族,对外的反应自然和年轻人差不多,有股子不当大哥浑身不自在的愣头青傻气。以这样的民族特点,你觉得他们想做成一件事的时候,会怎么选择?”

    听了何锐的话,韩海涛稍一思索就明白了会发生什么。愣头青们是不会选择低头的,如果非得有什么力量压制他们,逼着他们就范。愣头青要么蔫了,对事情就走走过场,完全陷于内心的失落。要么就装作低头认错,尽力把事情向着解决的方向推动。

    不管是哪一种,前茶馆老板韩海涛都觉得自己能对付。毕竟以前的自己不过是个小小的茶馆老板,现在物价局局长兼谈判代表韩海涛代表的是东北政府这个强大的组织。没理由怕那帮王八羔子。

    谢瓦廖夫同志并不知道中国谈判代表韩海涛对他的看法,拿到了签了字的谈判记录后,他就冒着零下六七度的气温,乘坐着马拉雪橇赶路。白天的寒风与能冻死人的夜晚都无法阻止谢瓦廖夫同志的脚步。

    尽快把消息送到组织手里,并且将中国东北政府谈判中表现出的不怀好意告诉给党组织,这就是联共(布尔什维克)党员的义务。

    谢瓦廖夫同志运气不错,他刚赶回到下车的小镇,正好有一列运送伤员的火车经过。大家就挤上了火车,与伤员们一起往西伯利亚的小城赶。

    伤员们真的很惨,大家不仅忍受着伤痛,还要面对感染带来的痛苦。不少人伤口化脓,发起了高烧。从莫斯科来的谢瓦廖夫同志立刻想起了在莫斯科盛传的神药,就询问随车的军医护士是否知道‘磺胺’这种新药。

    军医和护士听完谢瓦廖夫的问题,不解的尝试用俄语卷舌音发出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