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11章 海参崴人道主义行动(一) (第2/9页)
不召开了政委们的会议。在会议上,何锐直接讲述了政委们的工作,“知道为谁而战,并非单方面的自我满足。军队的战斗本身,是基于装备基础之上。所以,同等装备基础之上,才能考虑意识形态对于战斗的影响。我们未来的中国解放军,必然是一支尽可能武装到牙齿的军队。给这样的军队注入意识形态的力量,是为了完成钢也多,气也多的努力方向。” 政委们品味着这样的话,一时不知道该怎么回答。何锐索性根据另一个时空新中国的发展,把政委们担忧的问题直接挑明,“如果东北以及中国解放的工业发展速度没能达成期待,人民就无法接受工业化带来的痛苦。很多同志或许有个误解,认为工业化本身是一个康庄大道,道路两边长满了奇花异草,道路本身则是平整无比,直通幸福的彼岸。我能说的是,这样的看法是错误的,从欧美的工业化进程看,工业化对于卷入其中的人民来说,是痛苦和无助的,是根本不知道前方会发生什么的过程。” 政委们纷纷做着笔记。何锐的话并非空口白牙,政治课程所引用的资料,全都体现出了工业化带来的可怕影响。美国南方的奴隶制,每一个奴隶每天要采摘几百公斤的棉花。英国与瑞典的工业竞争,瑞典30%的童工死在工厂里,而英国的纺织业,工人在生产线上活不过三年。 这就是人类已知工业化的进程,也是东北政府力求在最短时间内,以最低代价通过的道路。 何锐则继续就战争进行阐述,“在排队枪毙的时代,军人们还能盲目开枪,生死全凭天命。现在我军的作战模式,部队要在明知道前方是敌人各种火力攒射的情况下,勇往直前,击破敌人。官兵们当然知道向前就有很大可能会死,这种时候,如何最大限度的降低伤亡,让官兵们理解我们为何而战,就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