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20章 大变数(三) (第5/6页)
而中国本地的工程师,包括何锐在内,则提供理论知识,试图从理论到实践,以最短时间内搞清楚外国设备的原理,以及cao作要领。 最初三年,真可谓是‘低声下气,小心翼翼’。但中国人民非常聪明,三年中,外国工程师与技术人员不断离开,东北本地的工程师与技术人员已经完全掌握了对现有设备的使用。 何锐在引进设备之初,就花了极大力量投入到材料学学科的建设与研究之中,随着时间和金钱的投入,取得了巨大进展。不少外国设备的零件已经国产化,在零件国产化与设计思路吃透的情况下,自然而然就出现了仿造,进而根据东北的‘公制单位’重新设计设备与生产线。 英国佬的英制在东北政府教育体系公制单位培养出来的技术人员眼中,着实有些反人类的感觉。 到了此时,大家才明白什么叫做‘差距’。门外汉与专家根本没办法谈差距,外行与内行之间也不太能用差距来描述。只有入门者与先行者之间才能谈差距。 差距,只有理解对方怎么干,干了什么,才有资格谈差距。 就如材料学,必须从采矿业开始建设,从矿石成分分析这些需要大量研究又极为枯燥的方面入手。何锐在这个领域有着巨大的贡献。非常多巧夺天工的设想,为制造分析仪器指明了方向。 仅仅是知道那是铁矿,而不知道矿石的成分,只靠rou眼看,或者天知道什么跳大神一样的判断方法,无论如何都不可能搞清楚矿石成分。除了靠蒙之外,绝不可能制造出各个零部件所需要的材料。 有能力搞清楚成分,就为工业科技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冶炼、提炼、后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