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153 (第3/4页)
士,在所有人都等着他勃然大怒的时候,突然转了话题,“改军制至今,益端有之,弊端有之,以兵养兵的主意固然好,可库支已退,我大祁将士从前父子相替,技艺也世代相传,军户兵制一变,该如何是好?叶爱卿,你有何计策?” 听见圣上询问,最先下意识应答的是叶安北——定国公家里人不多,在家族势力盘根错节的朝堂上更显得单薄,就他一个姓叶的。嘴都张开了,又觉得不对:“兵部的事儿,什么时候轮到大理寺置喙了?” 皇帝,叫的不是他? 此时叶央同样在思考这个问题,想明白的时候赶紧迈出一步,不让皇帝等太久,回道:“臣有一计,在西疆时略作尝试,已有小得。武将不比文臣,没有朝廷规范的种种官书学习,全凭家族教导或民间拜个师父……” 她顿了顿,想到自己的红衣师父,又觉得在宣政殿得说的文雅一些,整理语言后又道:“所以不如让士兵效仿书生科举,由朝中统一划定技艺学习,开办像官学一样的地方。” 这个问题提议改军制的时候,皇帝问叶央该如何保证军制一改仍能将士兵的战斗力维持原样,本打算一并说出来,但随后出现了来自西疆的军报,叶二郎生死未卜,也就搁置了。 如今再次被提起,叶央的想法成熟了很多。 朝廷开办官学,民间盛行私塾,那是因为读书比习武省钱!俗话说穷文富武,一套笔墨纸砚加上几本书,最多也就百余文钱,可一柄刀多少银子?护甲、军马又该怎么算?因为练武多吃了一碗饭呢? 所以,养个士兵比养个书生,成本高太多了! 不过现在入伍的要求变了,不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