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隋主沉浮_第214章:分兵取证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14章:分兵取证 (第2/7页)

箕除尘,从衣饰上看,他们显然这都不是本村之人。

    为首的青年正是奉命调查元善的李大亮,他准备从民间开始,决心不与任何一名地方官员打交道,先暗中打擦一番,以免秦州上下包庇、相互遮掩,因此带着十名王府侍卫,以关中商人身份回到了上邽县。

    他虽然仍旧只是卫王府的私人幕僚,可毕竟是和杨集一起长大的人,接触到的都是中枢之事,他的起步点、眼界眼光、所知之事远远超过白丁一般的尉迟恭、魏征、凌敬,况且他已经跟着杨集在凉州混了一两年时间,是以他虽不在官场,却深知官场的许多门道。

    当然最重要的是杨坚为了让杨集尽快成熟起来、尽快成为一名合格的封疆大吏,不间断的把一些重大的案件的副本送给杨集学习,让他知道地方贪官的惯用伎俩,李大亮等人有了这些案例参考,不仅对贪官污吏五花八门的作案方式知之甚详,而且学到不少对付贪官污吏的本事。

    李大亮知道贪官在地方的惯用伎俩是巧立名目增加苛捐杂税,夺百姓财富为己用,这一点,很容易从民间查到,如果怨声载道,那么地方官员绝对有问题;高级一点的贪官要聪明得多,他们一般不会压榨苦哈哈的老百姓,而是以不法手段挪用朝廷下拨的救济钱粮、贪污工程钱粮、盗取官家之财。

    他曾经看过一个案件,就是上一任兰州刺史、长史、司马因为在粮食上做手脚,从而锒铛入狱的。他们不仅高抬粮、削弱官钱购买力,还在谷米之中加入大量糠麸,用温水搅拌泡胀之后,再以上等好米出售。

    这等大案实非一两个人可以cao作,一般都是相关官吏和牙侩、粮商共同完成,简而言之就是官商勾结。

    而萧瑀等人在凉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