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寒门天骄(科举) 第168节 (第4/8页)
个提议并不赞同。 他们倒不是为了什么祖宗家法, 而是事情一旦有变动, 就会产生无数新问题,到时候出了岔子, 正宁帝肯定不会有事, 但事情闹大了,总得有人背锅。就好比每次有什么天灾,比如京城地龙翻身等大事,内阁的阁老们就得上折子乞骸骨。奏折中还得把自己给骂一顿,说自己德不配位,以至于天降灾祸,请陛下让他告老还乡, 让有德者居阁老之位。 虽然正宁帝不一定会真的准了他们的请罪还乡的奏折。但万一呢?大家辛辛苦苦几十年,好不容易有了现在的地位, 萧景曜一通胡搞瞎搞,要是成了,最大的功劳属于萧景曜。要是不成,最后萧景曜也扛不住这么大个事儿,还得阁老们来收拾这个烂摊子。这样对自己弊大于利的事儿,想让阁老们全都支持萧景曜,那真是做梦比较快。 官场规则,做多错多。先前有了规定在,你萧景曜瞎蹦跶什么呢?老老实实在闵州当几年总督,回来就能进内阁,还这么瞎胡闹,真以为自己入阁是板上钉钉的事儿了呢?这海禁要是搞不好,萧景曜别说进内阁了,带着全家一起进天牢都有可能。 说不准就得同被他抄过家的那些官员们一样,带着一家老小去菜市场,整整齐齐上路。 年轻人还是太浮躁,想不通这里头的弯弯绕绕。 只不过萧景曜太过强势,又战斗力惊人。哪怕有人心生不快,看着空出来的位置,还有正宁帝明显偏向萧景曜的意气风发的神情,大家还是选择明哲保身。 现在,许季陵做了这个出头鸟,其他不同意开海禁的官员也接二连三出列发表自己的意见。中心思想还是许季陵那一套,祖宗家法不可改,陛下三思。 便是连如今的兵部尚书都站出来附和许季陵。正宁帝放眼看去,朝堂上竟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