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214章 打包也是技术活 (第4/4页)
碎的瓷器,还打开入宫时没开封的景德镇瓷器,比照景德镇当时的包装来学习。” “尽管有高手指导,但如此精密和浩大的打包工程,主要还是靠自己的摸索和试验。1.3万多箱文物,几乎都是由故宫里的专家、老职工,包括当时的领导亲自动手,每件每箱都非常严密。” “尤其是占到文物总箱数近1/3的瓷器、青铜器和石鼓,最怕运输颠簸。一般一个瓷盘会被五六个叠放捆绑,先以棉花裹住外侧,再用纸包起来,最后用绳子绑紧,才能装进长1尺、宽50公分、深50公分的特制木箱里。” “我们亲自经过反复地空中落下试验,确认无误后,才在箱子外面打上当时国民政府和北平故宫博物院的封条,封条上记载着封存的年月。” 梁海生也放下筷子,继续道:“要说来回上万里路程,没意外是不可能的。比如在乐山就有守卫不小心枪走火,汽车在马路上翻车这样的事故。” “但由于包装瓷实,即使箱子落水,因为有油纸隔着,书画最多边角受潮。有时瓷器箱摔下车,裂缝也被减到最小。” “对于这些损失,途中都有专人记录下来。所谓无一损毁遗失,其实是个统计学概念,并非没有一丝一毫损坏,但完全损坏到不可修复的,只有几十件。与几十万件文物相比,确实近乎于零。” “要说最难打包的并不是瓷器字画,而是石鼓!”雅玩居士的百工匠心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