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89章 手艺的真谛 (第1/4页)
“工匠的双手,哲学家的思维,艺术家的眼光,以及一颗坐禅的心!” 陈长青回想起早年学艺经历,十分感触道:“还记得花丝镶嵌的巅峰时期,镶嵌厂有大批熟练技工和雄厚的科研开发力量,其工艺水平已经超越清宫造办处。” “那时候厂里有1000多名工人,就连别针和小摆件等都十分精致,出口的订单非常多,主要销往东欧北美。” “可惜从80年代末开始,出口订单数量锐减,经营状况突然大不如前,直到2002年破产。所有人都需要重新找出路,有技工改行蹬三轮、当环卫工人、开出租车,舍不得改行的只好在街边摆起小摊。” “能够继续从事花丝镶嵌行业的仅五十人左右,当时厂子倒闭时,很多大师瞬间生活没着落,国家工美大师几万元就被买断工龄,可怜啊!” 说完站起身,带鲁善工到藏宝室,不愧是诚和楼,里面各种首饰五光十色,金碧辉煌。 “这是当年我师傅,按54:1的比例耗时3年半设计制作而成的黄鹤楼,耗费纯银70公斤。” 鲁善工看着巧夺天工的黄鹤楼,整个作品最少由几万根银丝组成,最难的就在于把细细的花丝连接在一起,制成镂空景观,尤其若焊接不好会变形。 “每个细部,阴瓦、瓦当、花纹、门窗、悬龙腕,都是花丝镂空制作、手工编织,每根银丝0.27毫米,比头发丝略粗一点,不能有丝毫错乱。” 鲁善工点点头,所谓花丝镶嵌,最重要的就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