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39章 青山居 (第2/3页)
料上用笔墨勾划出器物的雏形。 琢磨,是具体制作过程。要经过铡、錾、冲、压、勾、顺等手工活,琢磨成器物。这活是用碗为工具,用水和金刚砂为介质,跟刀子刻的“刀子活”截然不同。 行话说,好活儿,看着柔和rou头,刀子活则没这特点。这段工艺的制作的时间最长,有的好活要干儿年! 碾磨抛光,是加工细作阶段。要用紫胶、木、葫芦、牛皮和铜砣子,将琢磨的粗糙面碾磨平整,再用氧化铬等化学粉剂作介质,进行磨擦抛光,使器物显露出玉的光泽而莹润美观。 清廷覆没,造办处也瓦解了,下属作坊散了摊子。民国初年琉璃厂玉器作坊有七八家。琢玉老行家讲:那时有三家较大的、工匠有儿十人的作坊是,廊房二条梁幼麟开的荣兴斋;廊房三条刘启珍所设的宝珍斋;炭儿胡同姓高的开的玉器作坊。 所用高级工匠,不少是原先给皇上做玉器的,由造办处解散下明清以来,京城是生产玉器的主要产地,原料来自国内外各地。制作出器物分摆件和饰件,摆件有炉、瓶、插屏、罐、茶具、鸟兽、人物、花卉等室内艺术品;饰件或称零碎小活,有妇女头饰、戒面、簪环、手镯、别针、烟嘴、烟壶、印章等。 京城何时形成玉器街市?现在只知道,乾隆四十五年,阴历五月十一日,正阳门外大火,烧了民房4107户。据老珠宝玉器商传说,火烧旺地,自乾隆四十五年,正阳门外失火后,珠宝市这条街上的红货行才兴旺起来。 旧时代称珠宝玉器业、首饰业为红货行。首饰作坊和买卖金银首饰的店铺在珠宝市街上较多,玉器作坊和玉器店铺在廊、房二条较多。珠宝玉器和金银首饰于乾隆五十年前后,在珠宝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