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工匠心_第136章 待价而沽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36章 待价而沽 (第3/4页)

,许久才震撼道:“没想到有生之年能亲眼见到孤本现世,死而无憾!”

    鲁善工也坐下,有些迷惑道:“孤本?不至于吧?”

    “哎,老弟,你太小看传世印谱的价值喽!”

    杨兰杰恋恋不舍放下印谱,深吸口气,冷静下来道:“六千年的华夏文明史,典籍作为重要标志文明的牌记,一直与文明社会并驾齐驱,见证着历史的冷峻和丰富。”

    “从壁石、钟鼎、竹简、尺牍、缣帛到纸张,对典籍的尊重程度,几乎成为对一个历史阶段的盛与衰的评判准则。”

    “然而随着朝代更换、天灾人祸,能保留下的古书少之又少,有文献价值,还具有文物价值的古籍善本,更是觅足珍贵,变成世代文人一直无法忘怀的珍宝。”

    鲁善工点头认同,古人得到知识的途径很少,书对于文人来说是笔巨大财富,所以才有书中自有黄金屋的典故。

    因为版本出处的不同,收录文献的多寡,校检程度的精劣,印刷质量的高低,出版时间的早晚等等,就让古籍有足本与残本、精本与劣本、古本与今本、孤本与复本等方面的差别。

    杨兰杰还是忍不住,又把十钟山房捧起来,用手慢慢抚摩道:“清以前出版并存世的虽有不少善本,可大多被藏在国家图书馆或博物馆里,不可能出现在市场中。”

    “还有少数在海内外私人藏家手里,也轻易不会出手,所以市场上常见的大多为唐人写经、宋版残页、元明清前期古籍,可谓乏善可陈,难成系统。”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