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工匠心_第244章 吃尽苦中苦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44章 吃尽苦中苦 (第2/3页)

宝玉器行称为“运气行”是有道理。

    这行业分买卖人和手艺人,有的手艺人做了买卖,没手艺也没本钱,而有眼力、有路子的买卖人,碰运气也能发财。因为珠宝玉器商品的种类、成色、规格多种多样,其中真假杂糅,难于分辨,做这行生意非有眼力不可。

    珠宝玉器没固定价格,随着人们的爱好、社会习尚的改变,价格会发生很大变化;一件货在甲手中可能卖不出去,到乙手中就可能利市十倍,乙有卖这路货的路子,这路子是保守秘密、相互封锁的。

    所以做这行生意全凭个人找路子、碰运气。玉器行中同业人员可以川货,看好货讲妥价钱便可将货拿走,转手卖出后再去还帐。所以经营这行业有时不需要本钱,拿块包褓皮就可开业。

    做买卖的又离不开耍手艺的。大的珠宝玉器铺不是设有玉器作坊,就是长年养着琢磨玉石的高手。瑞兴斋设有百余工匠的玉器作坊,才能同日商一次交易达黄金数千两之巨。

    荣兴斋经理梁幼鳞有特种技艺,善于制作假汉玉,他作的假汉玉可以乱真,内行人也难于鉴辨;翡翠大王铁宝亭不开玉器作坊,但他长年养着两名玉工高手。

    他买来一件翠料,成色极佳,但一侧有疵点,大为减色,玉工为之剔除疵点,制作成麻花镯,完美无瑕,式样新颖灵巧,三十年代以四万银元卖给上海杜月笙,杜妻又将它送给了宋美龄。

    玉器行的买卖人离不开手艺人,所以在老玉器工匠、老珠宝玉器商中,长年传说着元代有位邱长春教人治玉的故事:在金、元时代有位道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