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工匠心_第181章 泥美人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81章 泥美人 (第2/4页)

再加上社会活动也多,真正每年才做三四把壶。”

    鲁善工点点头,这才是大师壶,汪寅仙作为继顾景舟以后的紫砂泰斗,现在市场上一把精品最少也大几十万,好的题材过百万也正常。

    很多人托各种关系私人订制,等老人家已过世,那价值绝对不可同日而语,这就是投资潜力股。

    连赵四海这种紫砂大神每年都要买几把新人的作品,投资的就是未来升值潜力,钱是其次,主要是考验自己的审美眼光和对市场的把握。

    “上世纪50年代,顾景舟、朱可心等国家级七位手艺人联合创建宜兴紫砂工艺一厂,产品大量出口创汇,卖到港澳台和岛国。后来又成立紫砂二厂、三厂、四厂、五厂,的确出过不少好东西。”

    “按照老一辈的说法,以前做的壶都有时代性,带有时代痕迹。现在做的壶,可能设计理念比过去完整老辣,但有些细微地方,可能反倒没有年轻时做得细致。”

    “现在宜兴的紫砂作坊大概有1万家,有技术职称的人约5000人,当中有200名高工艺师、800名工艺师。”

    “其实真正有市场号召力的不过150人,都集中在高级匠人手里。每年我去宜兴,见到不少年轻人,实实在在地在做壶,虽然没有什么头衔,但作品会说话,他们的壶价格也不比一些所谓的高工便宜。”

    鲁善工拿起一把顾景舟,用心把玩着,感受着独特的质感,行话叫:砂性。

    打个最简单的比喻,所谓砂性,就好像将黄豆、绿豆、大米、芝麻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