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工匠心_第277章 皮匠刀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277章 皮匠刀 (第1/4页)

    古书画做假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但归根结蒂却不外乎两大类,即地地道道的守全做假和利用古书画做假。

    完全造假的书画大多数是通过勾填、临摹、摹拟大意、凭空臆造、利用旧装潢等方法来实现的。

    总的说来,真迹生动流畅,气韵自然,而勾填做假的伪品,终究显得板滞,用笔也生硬无法。

    旧书画做假通常采用挖(或刮)款、添款、改款、挪移题跋、拼凑画心、“转山头”、长卷割裂分段等等方法。大多是将无款画改为有款画,小名家改为大名家,时代晚的改为时代早的。

    还有一种做假的方法被称为“魂子”做假,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揭二层。采用这种方法做假的通常是年代不久的夹宣纸本书画。作伪者将平宣纸的后画一层揭下来,其上有前面一层渗透过来的墨、色,与原本相差不远,然后作伪者将后一层按照前面一层上的书画形象加以修饰(如果是字,则填墨,如系画则要点染设色),加钤印章,再裱褙起来。

    明代万历到清代乾隆时期,江苏苏州地区有少数具有一般绘画能力的人,专以做假画为生。后人称这种假画为“苏州片”。

    “苏州片”是有局限性的。因为是模仿别人的,缺乏创造性,笔法也虚弱无力。

    河南造

    大约明末清初时,河南开封地区有人专做假的唐宋元名家书法,如唐代颜真卿、柳公权,宋代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元代赵孟?、鲜于枢等,可以说唐宋元的书法名家应有尽有。这种假书法作品,被人称作“河南造”。

    不论从墨色、印章或质地等各个方面看,“河南造”都表现出地区性做假的特点。

    “湖南造”是大约清代康熙至道光时期在湖南伪造的一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