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工匠心_第167章 咫尺千里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67章 咫尺千里 (第3/4页)

在扇骨之间的空白处。”

    “需要协调一致,不能前紧后松,或前松后紧。尤其上骨的扇面书写,很难写好,因高低不平,行笔难度很大。”

    鲁善工没有说话,沉浸在幻境中,只见吴厉将扇面尽量展平,左、右、上用镇纸压住,将字写在扇骨之间的空白处。

    裱好的扇面,因宣纸的效果失去一半,所以书写时不宜多蘸墨。印章的选择也不宜太大,需与扇面上字的大小相协调。

    书体一般不宜用狂草,由于扇面上宽下窄的形状,使得折纹与拆纹之间也是上宽下窄。这种独特的样式,对作者的整体布局要求极高,跟篆刻有异曲同工之妙。

    因为书画有基础,正好能吸收清代名家的记忆,鲁善工轻车熟路,很快继承吴厉的艺术风格,得到经验值。

    绘画不用说,主要是书法,这里有七八张清代名家的书法扇面,除清六王,还有两张刘墉,三张郑板桥,都是精品力作,不愧是万柳堂。

    一口气吸收完全部书法扇面,鲁善工心中升起一种明悟,在他眼里书法归根结底也就是如何处理避让,还有书写力度、速度、节奏的和谐统一。

    点画间、行间,以至于整个章法,都是追求和谐。而要做到和谐,就得先懂避让;至于轻重、黑白、疾迟等,只是达到避让的手段而已。

    古人评画最高境界讲究:咫尺千里,气势如虹。其实书法也是同样道理,到达最高境界,肯定完全不受形式限制,能将“宽窄”冲破,永远是一马平川,一往直前的笔势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