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45章 刺绣 (第2/3页)
等小件绣货,集中于前门外箭楼后面瓮城内的荷包巷出售。 所谓找货,就是先从估衣铺将绣货拿出来,去寻找买主。绣货卖出去,再按原议定的价钱付款。如卖价比原议定价高,赚钱归找货的人;亏钱则与估衣铺商量按原价打折扣,行话这叫“砸浆”;如绣货卖不出去,可将原货退还估衣铺。 民国十年前后,原清朝的王公大臣,八旗满人,为了维持其养尊处优的物质生活,除卖古玩字画外,也卖绣花衣物。有的王府还卖大量舞台戏装,绣货充斥市场,比民国初年市场上的绣货还多,其中不少属于珍贵文物是精美的工艺美术品。 但是,京人不认这路货,认为是一些绣花估衣,有钱人不买估衣,没钱人又买不起绣花估衣。当时,讲究人不穿估衣,认为估衣是人们穿过的,也许穿过的人早死,穿死人穿过的衣服不吉利。 绣货在中国人中卖不出去,有人会说几句简单的英语,到北京饭店和六国饭店去张罗外国人。外国人看各类各色绣货大感兴趣,绣货的行市逐渐好起来。 英国人、法国人和美国人买绣货出价高,其实从艺术价值上说,他们是用廉价买到刺绣艺术珍品。绣衣、绣片、绣花活计、绣花小脚女人鞋,他们觉得新奇,各色各类的绣货,都有人买。 销路打开了,有人发财了,一经传开,群起经营。前门外西湖营很快成为绣货生意的集中地。因为那里靠近估衣市场、估衣铺。 湘绣,是以湖南长沙为中心的刺绣产品的总称。它是在湖南民间刺绣基础上,吸取苏绣和广绣的优点发展起来的。清末时以吴彩霞绣坊的产品出名。主要绣品有百花组成的寿字、挂屏、中堂、喜寿幛联等。它的特点是绒细温润,绒劈特薄,只用三四根丝,穿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