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工匠心_第246章 博古奇闻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246章 博古奇闻 (第3/3页)

玉器街、具有三百来年历史的京都文化街市琉璃厂相提并论呢?

    对于这种趣闻,鲁善工也没少听爷爷说过,比如琉璃厂大名鼎鼎的博古斋,当年就因为徐渭一幅手卷传的沸沸扬扬。

    道光年间,明代画家徐渭的长卷泼墨花果画,收藏家、书画家不惜重金征购,流传至今够得上国宝文物了。那时翰林院编修陈介祺,道光进士、国史馆总纂何子贞,北平布政史李寄云等文职官员是博古斋的常客。祝锡之在陈介祺来博古斋观赏青铜、汉印时,取出徐渭《泼墨花果写生》长卷,共同欣赏。陈介祺没买古印、鼎彝,买下这幅长卷,据说才花三百两银子!

    某日李寄云在陈介祺书房见到这幅长卷,看半天不放手,陈介祺知道了李寄云的心思,便说这幅画我送给你。”李寄云不客气地拱手称谢。没过三天,李寄云把一幅王麓台《南山积翠》山水长卷画送给陈介祺。

    何绍基知道这件事,去找博古斋经理祝锡之说:“你这北京人照顾山东人陈介祺;我这湖南人崇拜浙江人徐文长。”祝锡之说如再见到徐文长的书画,一定请先生过目。这是道光乙巳年,即道光二十五年艺苑中发生的趣闻轶事。

    过了二十四年,到同治八年秋季,博古斋经理李镜湖,又将徐渭《泼墨花果写生》长卷送给陈元禄欣赏。陈元禄“纵观数过,为之神王,因作歌”。当时他在京养病,经济上不富裕,没出钱收购,他赞颂徐渭及其画卷写下:“天不盖,地不载,日月不能蚀,水火不能坏。四渎无其深,五岳无其大,人间不可居,掷笔世界外……”他未能收藏徐渭真迹,而自我安慰写道:人间奇宝二难并,一笑拈花僧入定。

    雅玩居士的百工匠心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