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工匠心_第278章 三个阶段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78章 三个阶段 (第2/3页)

它作品可资比较。考王?二十五岁时正在王?处学画,所以他那时作画的笔法必然带有笔法的痕迹。

    这一本画册与中晚期作品的风格、技法都有不同,但却近似他的笔法,技法虽不太好,但却很自然,字也落落大度,自然流畅,并不板滞拘束,是青年人写字的风格。根据以上分析,我们认为这本画册确系早年的作品。这就是有分析地、辩证地运用书画家个人风格进行鉴定的一个例子。

    我们认为这是一幅赝作,作伪者虽然把握住了郑燮画石头很少点苔的特点,全石头的画法平淡无力,没有层次感,因而缺乏浑厚凝重的气势。兰叶画得十分零乱,不合法度。竹叶的表现方法变化,画得杂乱无章,几乎成了一片墨团。郑燮是一个画兰竹石的专家,即便是漫不经心的应酬之作,也决不至于差到这个样子。“板桥”伪款虽力仿郑燮的字体字形,但仿得极不成功,连形似也没有做到,更不用说神似了。朱文“郑燮之印”篆刻十分生涩,当为翻刻的伪印。画幅右下所谓赵之廉的题语和印章,又都缺乏赵之廉收法和篆刻的浑厚刚劲的金石趣味,而在有些笔画上,却又使我们看出这段假的赵之廉题语,与“板桥”伪款均系一人所书。“赵之廉印”小方印与“郑燮之印”方印的印泥色泽相同,更证明这两方印几乎是同时钤盖的。

    在鉴定书画时要防止主观片面性或个人的偏爱喜好。我们做鉴定工作是为全国人民保护古代文物服务,决不能有一丝一毫个人的偏爱观念。有了偏爱观念,鉴定时必然犯主观主义的毛病,不能正确的鉴别真伪。

    有些人对鉴定采取高标准,看一件书画必须要十全十美、毫无疑问时才认为是真迹,如果稍有变异不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