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八十年代嫁屠户 第68节 (第7/7页)
几处合适的地方搭建凉亭和草棚木屋,然后就是给整个池塘种上木篱笆。 后续还将会在山里搭建养鸡和养鹅的棚舍,这棚舍怎么搭建有讲究所以还在等着。 如今最重要的是栽种篱笆。 不仅仅是池塘,既然要做,姚晴天打算一次做到位,将山脚下包括池塘在内的二十多亩收拾好的地方都围起来。 考虑到夏季扦插枝条存活率问题以及生长也需要时间,姚晴天安排一次性里外三层同时进行,最外层是没有生命力的木棍,中间扦插的是极易存活但是长不了太高荆条,内里再种一排杨柳。 三排都整得非常密实,不止人不容易进入,鸡鸭鹅也不能随意钻进钻出。 三层篱笆内外还各挖了一圈半米宽、半米深的小河沟,而挖出来的泥土正好能把栽种篱笆的地整体抬高大半米,这样也不怕好不容易种下的杨柳、荆条遇到一场大雨就淹死了。 又是江水又是湖水,为防洪涝灾害,阳湾镇两边有非常宽阔且密实的防护林。 随着防护林树木的长大,需要适当的减稠,特别是一些没存活下来的小树,需要及时清理出去,让出空间给其他小树。 减稠有专门镇府人员管理干预,而这死去的树木一般是农民得空去砍了拉回来当柴烧。 因为江边防护林离村落很远,还要翻越两处堤坝,两道堤坝中间的荒地更是沟沟畔畔遍布,异常难行,所以一般来说,人们没有柴火烧也只会就近山上去捡些枯枝,不会大费周章去据说有□□出没的防护林砍枯树。 姚晴天的篱笆材料便是这江边防护林淘汰出来的树和木材。 当然,防护林这么重要的事,村里、乡里都做不了主,姚晴天是直接找上阳湾镇防护林管理组,找他们组织收购。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