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04章 (第1/3页)
所以,建国前,五六十年代,很多人逃荒,都是往东北这边跑。 现在的东北人,很多都是山东人或者河南、河北人的后代。 七八十年代以前,没来过东北的,谁能想到木耳,榛蘑,元蘑是按照麻袋卖的。 就像现在,一麻袋木耳他们收购价是五毛钱,给张俊平六毛五钱,一麻袋干蘑菇同样是六毛五。 猴头菇要贵一些,一麻袋五十块钱。 松子和榛子贵一些,一麻袋收购价是三十块钱,给张俊平三十九块钱。 不是单价贵,而是松子、榛子压秤,一麻袋能装一百五十多斤。 “田哥,怎么没有风干鸡,风干兔,腊rou啊?”张俊平看着快要堆满房间的山货,有些失望的问道。 “哈哈哈!你想什么呢?有风干鸡,风干兔,腊rou也不会留给你啊!”田建军大笑道。 这倒是真的,风干鸡,风干兔,腊rou那也是rou,这个年代这些都是稀缺物资。 这个年代,风干鸡,风干兔,腊rou本来就少,大多是老百姓捕捉到猎物之后,舍不得吃,做成风干鸡,风干兔,留着招待客人。 攒多了,才会卖给供销社,换一点油盐。 这和关内老百姓养鸡,用鸡蛋换油盐一样的道理。 “唉!还想着能收点风干鸡,风干兔之类的,回去打打牙祭呢。”张俊平失望的摇摇头道。 “张兄弟,你想象收木耳,蘑菇一样,收风干鸡是不可能的。 我只能保证张兄弟你走的时候,风干鸡、风干兔,腊rou只要你能拿的了,想拿多少就拿多少。”田建军很是豪爽的承诺道。 “那我先谢谢的田哥了!”张俊平嘴上道谢,心里却忍不住暗笑,能拿多少,就拿多少? 真要是放开拿,老子能把你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