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陈桥到崖山_北汉乱象篇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北汉乱象篇 (第5/7页)

自己大侄子刘继文出使。依然泥牛入海,了无音讯。

    那些人是死了?还是被扣了?不知道,辽国在发出那封问罪书后,就再没派使者到过北汉。两国外交顿时成了僵局。而这种寂静才是最让人窒息的。

    外面是宋兵时不时的sao扰,背后,唯一指望的盟友又始终不在恢复友好关系的问题上表态。等待与惶恐中,刘承钧死了。死亡证明书上这样写:自李筠败,狼狈而归,又失辽之欢心,势力窘弱,忧瘁得疾。

    辽国为什么不回应下北汉?也许这只不过是外交手腕,有时沉默比怒吼更有效果。不语比喋喋不休更能让别人知道你的存在。而辽国就是要让北汉清楚没他,你北汉什么都不是。

    刘承钧之死的天赐良机当然要抓住。政府交接工作就够他们忙的,现在正可打对方一措手不及。且这时出兵,赵匡胤连借口都有了。

    当年赵匡胤对头上的北汉寝食不安,最后他给刘承钧下了挑战书“君与周朝世仇,所以你们在太原不肯屈服,可我跟你没什么过节。何苦因此困一方人?如你也有称雄中国的心,请下太行山,我们单挑决胜负”聪明的刘承钧回信“我们打不过你,但我们家族不是分裂者,守着太原,不过是为给刘氏祖宗上上香罢了”随后他又硬了一把“有本事,你从团柏谷进来,到太原,我等你”史称:帝哀其言,曰“为我语钧,开尔一生路”于是终刘承钧一生,赵匡胤未以大兵压境。不过照我看来,这貌似慈悲为怀,网开一面之语不过是一缓兵之计,因赵匡胤已决定向南方诸国一一开战,没多余精力上下其手,他可不想被上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