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296 (第3/4页)
女派了白秋练跟进此事,自己便不再过问。 直到数月后,白秋练回来复命,才知道这夫妻二人几乎是前后时间回到包家村。回家后于外对这数月来的遭遇闭口不谈,但村中人时常都够听到夫妻二人关起来门来吵架,甚至大打出手。 包老太爷因次子夫妻不成器,越发不爱管二房的事情了。然老太爷对包拯的心结也没有放下,还是总觉得包拯会给包家带来祸事,只到底没有前些年那么深恶痛绝,而是选择不管不问。 包山夫妻见老太爷不过问,便一心供养两个孩子进学。包山深信杨道长的话,不仅要供弟弟读书,还要寻觅名师。四处打听,终于寻到一位品德端方,满腹经纶的宁先生为先生。只宁先生性格古怪,只愿收包拯,包山无奈就将儿子包勉送去了别的学堂。 包勉虽是包山和李氏的儿子,却比父母精明些,相较而言包拯看着却有些呆。幸而包勉精明却不似二叔包海那么狠毒,虽然三叔拜得名师,自己只能去普通学堂,也不曾怨恨,叔侄二人时常同进同出,很是友爱。 过了几年,宁夫子见包拯学问扎实,便递话给包山,说可送包拯去科举了。不想包老太爷吝啬银钱,又总觉得包拯迟早惹事不肯出钱,如此压了三年。宁夫子实在见不得包老太爷这般做派,冲到包家,表示包家不肯出钱,他出钱也要送包拯去考。 这事被村里人知道,包家村的百姓想到当年那位杨道长的话,也纷纷跑去劝说包老太爷。包老太爷爱面子,见众怒难犯,这才允了包拯科举之事。包勉虽然比包拯还大几个月,学问却不如包拯好,故此包山只送了弟弟去考。 头考州试,包拯一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