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一十二章 《科举士子集体中毒事件》 (第2/6页)
是泯然众人。 就算没有外州歧视,按照真才实学录取,也基本考不上进士,干脆退而求其次,考一考明经科。 李彦再看安忠敬:“忠敬,你这数月苦学,有几分把握了?” 安忠敬脸不红心不跳:“我其实本想考明算科,被阿耶骂了,才选明经科。” 李彦:“……” 亏你刚刚说得那么好听,我以为你至少有八十分的把握,结果连及格都不指望? 科举不止进士和明经两科,还有明法、明算、明书这类科目。 明法是考法律,明算是考算术,明书是考翻译,需要专门解释古书中字句的意义。 其实这类科目的人才更有专业性,对于基层治理的贡献也大,偏偏被极度轻视。 朝廷每年选录的,只有个位数倒还罢了,担任的也都是最低级的官吏,根本看不到升迁前途。 所以除非真的是没有出头念想,只想混个一官半职躺平,但凡有些志向的人,都不会去考那类杂科。 而在贞观时期,还有一个秀才科,难度是最大的,但后来也没人考了。 因为各州举荐人才参加秀才科考试,如果考生落榜,举荐者也要跟着吃挂落。 那种制度就卷得太离谱了,举荐的人肯定越来越少,每位参加考试的考生也压力山大,后来李治上台没多久,就将秀才科废除掉了。 不提那些难的,安忠敬说他起初考虑过明算科,说明他在明经科上基本没把握。 想想也是,这家伙在凉州吃喝玩乐,如果刚一返校就超过人家寒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