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我方族长_第八十一章 帝路上的踏脚石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八十一章 帝路上的踏脚石 (第2/6页)

际上这种工作模式效率非常低。冬季小规模清淤,主要是利用农闲,效率低一点也就罢了。

    但是浩大工程下,每节约一点人力,长久以往都是一笔巨大的节约。

    在王守哲的授意下,清淤工都是清一色的壮劳力,以五人一组,一组人登上空船后,迅速用清淤耙将船装,然后换下一艘空船继续清淤。

    而驾船者都是年纪略偏大一些,他们无需参与清淤,只需来回开船。到了目的地后,便有一组人专门卸船,一组人专门填土。

    清空后,卸船者会在船内补充空的藤竹筐。驾船者立即将船驶回,进入下一轮作业。

    经过一番尝试,调整,逐渐形成了一套流水线式作业。

    清淤工所用的耙子很重,周围一圈都是铁条,尤其是刨口处更是打磨锋利的铁条,中间是较为致密的藤编空间,这活需要不少力气。

    但是这一耙子上来,可以有五六十斤淤泥,三两下便能装满一个大型藤竹筐,小一点的船只能装个十几二十个藤竹筐。

    而大一点的船,那种专门用来清淤加内河运输的船,一下子能装一百多个藤竹筐。最大的那艘船,可以装三百多个藤竹筐。

    一组五人的清淤工,加上轮番休息的时间,平均下来一个时辰大约能挖装八十筐左右。因此稍微大一点的船,都是几组人马一齐上,最后留一组清淤工收尾。

    此外,还有一些体质较弱的妇女,孩童,老人,他们会负责编制藤竹筐,煮饭,清理卫生,或是在淤泥地里平整场地等等辅助工作。

    整体而言,清淤填土工作展开非常顺利。

    目前清淤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