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五十五章 天下第一旅 (第3/4页)
四夺取宝应城的一百勇士之一,也是战后活下来的68名汉子中的一个。 这人也是平日看着吊儿郎当,但要是接了任务却是一丝不苟,拼了性命不要也要完成的主。 组建第一旅时,陆四征询夏大军三个标统人选时,夏大军推荐的就是万四。 第三标的标统戚呆子是第二个登上宝应城的河工,第一个是左潘安。后来史家荡一战,这个戚呆子一人就砍翻17名官兵,是目前为止淮军之中单场作战杀敌人数最多的人。 杀俘最多的是孙武进,目前至少有三千人被他或坑杀,或刺杀。 淮军仅有的一支弓兵营就在第一旅戚呆子手下,营官是山东猎户子弟徐传超。 “大车在外,牲畜在内!” 第一旅是易步为骑的旅,军官士兵都有“座骑”,因此有三千多头牲畜。但除了这些充为座骑的骡子、驴和驮马外,第一旅还有两百多辆大车。 这些大车除了装运辎重和粮食外,每车还配有挡铳板三块,棉被九床。遇敌之时,将大车或以环形,或以圆形置于战阵之外,棉被湿水覆在挡铳板上用以挡铳或挡箭。 这个办法自是宝应之战总结出来的经验,“发明人”是那位没有鸟的高太监。 在防御前提上,夏大军等人又将车阵改进了下。每辆大车在车架上开凿六个洞,每洞安插一根长矛,再将前方本应套在牲畜身上的扣环取下,于车架后面安装两根大木棍,使得本应由牲畜拖拽的大车变成由人在后面推行,类似民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