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63章 兵员遴选,朱雀营官 (第1/6页)
据李定国、刘文秀所讲,大西军对精锐的评定主要依据战功,其次是武勇。 战功主要包括参与了多少次战斗(不论胜败),斩首多少级,获得了多少如蹬城、破阵之类的功劳。 因为大西军此前一直都在流蹿作战,并且很少进行长时间、远距离的分兵作战,所以“参与了多少次战斗”这一条实际还暗藏了资历。 至于通过武勇评定,就安全看各将领的标准了,并无一定之规。 出于以上情况考虑,为了避免引发兵乱,这次整编不会大规模的颠覆大西军以往划分的精兵、敢战之兵、乌合杂兵的层次。 而是在这个基础上进行遴选。 首先一条就是年龄限制。 凡正兵、劲卒,需年龄在十六岁至四十五岁之间。 年龄在十二岁至十五岁的少年兵,全都暂时划入集训营,待整训全部结束后听监国府安排。 至于十二岁以下的,自然是送入孤儿院,由监国府出钱抚养教育。 四十五岁至五十五岁之间,身体基本健康的,则根据个人意愿、能力,分配到卫戍军或工屯军中。 至于五十五岁以上的,则暂时由监国府养着,做一些轻松的手工活。 待其家乡太平安稳了,如果有家人在,又愿意回家乡的,监国府会给一比遣散费,将其送还家乡。 这里必须要提的是,明末这个背景下,大西军这种常年流动作战的军队中,别说五十五岁以上的老兵了,就是四十五岁至五十五岁之间的都相当少。 毕竟现代人身体素质到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