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成科举文里的嫡长孙_穿成科举文里的嫡长孙 第109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穿成科举文里的嫡长孙 第109节 (第4/7页)

的果然还是工部,周尚书言道:“圣上,关于银币一事,微臣有话要禀。”

    今日还是免不了一番驳论。

    “准。”

    周尚书一番看透了宝泉局的“诡计”的神态,言道:“此几枚银币美则美矣,却有专寻工匠精雕细琢之嫌,只为在早朝上出个风头,如此风气不可长也。”污蔑这几枚银币是特意雕琢给皇帝看的,言下之意是,宝泉局恐怕没有本事批量铸造或是锻造这样的银币。

    周尚书又言道:“样币精美有何用?翻砂铸造后只怕还原不了其十之一二,届时岂不是叫朝廷空欢喜一场,还要蒙受白银损耗。若是安排匠人们一枚枚去雕琢,又要损耗多少人力,效率何其之低,只怕造福百姓不成,反倒加重徭役,民生哀嚎……古有何不食rou糜,今有雕币逐功绩,张尚书、裴给事中,铸造钱币可不是玩花样,也不是雕琢一枚两枚而已。”

    最后这几句话说得尤为有底气,仿佛酝酿已久,终于有机会说出口。

    仿佛一通话说得还不够,周尚书又临场添了几句,道:“隔行如隔山,工部宝源局铸造钱币多年,通晓诸多铸造手法优劣,而宝泉局设立不过月余,不得不叫人生疑。微臣恳请圣上三思,为稳妥起见,此事由工部宝源局负责为好。”又劝张令义道,“张尚书趁着圣上仁慈,及早认错为妙,若是后续银币粗制滥造,伤了国本,这可是大罪过。”

    工部已经失了一个太仓州造船厂,这一回无论如何都不能错失铸币权。

    有不少官员不懂铸币之道,听工部这么一说,也跟着有了几分怀疑。毕竟这么精美的银币,若说可以大批量铸造,确实不易让人相信。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