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成科举文里的嫡长孙_穿成科举文里的嫡长孙 第38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穿成科举文里的嫡长孙 第38节 (第6/7页)

封好卷子,送到同考官处批改。

    院试毕竟只是一场“童试”,考生又多,基本是不会誊抄、对读的,而是直接批改。

    最终,裴少淮的卷子无疑被荐为前十之列,由大宗师掌读后,最终给他们进行排序。到了这个时候,就不单单看文章了,还要考虑考生平日里的名声、每年岁考的成绩等等。

    那些平日里就颇具诗才,名声在外的考生,即便是考试失误了,有名声加持,也还有上榜的机会。

    一切都还看大宗师如何决定。

    ……

    六月下旬,贡院门外放榜。

    只见榜上填着——第一名宛平县裴少淮,第二名大兴县贺涵学,第三名大兴县江子匀,第四名宛平县裴少炆……

    彼时,经过府试、岁考和平日诗会,裴少淮在顺天府学子中已小有名气,倒也蛮多人知晓他的身份,知晓他方方十二岁。

    于是可听闻榜下有人在议论道:“果真是得过大宗师、府尹大人称赞的,与众不同,少年才俊,年仅十二岁便能力压众人,高夺案首之名。”

    只是这话怎么听都有一股酸味。

    院试案首是大宗师亲点的,他们不能明说甚么,却可以夹枪带棒,讽刺一番,以抒发不中之郁郁。

    又有道:“贺涵学因为丁忧,耽误了四年,多出四年的学问,依旧败在他人之下,恐怕也是一肚子苦水矣。”

    “这江子匀是哪家的公子?怎没听说过?竟能压过尚书大人的幺孙。”

    “好似是大兴县前几年的县案首,不知为何现如今才参加院试,或许也是因为丁忧罢。”

    不过,这些风言风语很快便席卷一清,因为依照规定,院试前十的卷子是会张贴公示的,以表大宗师判卷之公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