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穿成科举文里的嫡长孙 第12节 (第5/7页)
玩得明明白白了。 张学究执起朱笔,依次在淮哥儿、津哥儿额间一点,留下朱色,此为开智,再带着两个小童向孔夫子行礼,念道:“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 淮津两兄弟稚声跟着念:“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 礼成。 事后,张学究对裴家人道:“景川伯这两个孙子,语出不凡,都是读书的好料子。” 一家人欢喜之时,两兄弟却在底下商量着—— “大兄,你说这些奇奇怪怪的粽子能不能吃?” “那笔粽若是加些碱水,再沾上蜂蜜,或许味道不错。” 第13章 淮津两兄弟既已正式开蒙,若还单靠祖父、父亲来教习,显然力有不足,况且,裴秉元又要忙着备考来年秋闱了。 伯爵府几经严选,为兄弟二人请了两位塾师——葛夫子与曹夫子。 葛夫子是个和蔼的小老头,年将六十,身无功名,但写得一手好字,书写姿势、指腕用力、笔尖技法,皆有自己的一套心得,他仿得颜氏、柳氏[1]两派的笔法,已有七八成相像,馆阁体亦写得极好。 虽只是仿,但教淮津两兄弟写字,确是够了。 相比之下,曹夫子的性子要清高许多,不苟言笑,他是位老廉生,数十载未能中举,才当了夫子。因教过许多富贵人家的孩童,在京都城里,小有名气。 每日,两位夫子轮换着,葛夫子教识字写字,曹夫子教读书习文。 …… 授课的第一日,葛夫子先考校了两兄弟,发现兄弟二人已经认得《千字文》《朱子小学》里所有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