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三十二章停战和谈二 (第2/4页)
子弟,投降过来的新附军很少,这主要是部队中的军官瞧不起这些人的关系。”代理参谋长解释道。 “这样也好,那些新附军对蒙古人惧怕的心理不是短时间便能改变的,不怕你不会打仗,就怕你恐惧敌人。再有一个月便是春汛了,借着这段时间,未必不能把这些新兵训练好。”许汉青点了点头,稍有些无奈地说道。 要是把历次战役投降过来的新附军都编入光复军,现在恐怕要超过六、七十万人马,但打仗的时候人多势众未必便能取胜,几年前蒙古人南下进摧枯拉朽般的攻势,便能说明这一切,兵贵精而不贵多,兵多了,意味着种地的农民少了,或者是工厂做工的人少了,对于江南的发展并没有什么好处。宋朝时困扰朝廷的三冗,冗兵、冗官、冗费,消耗了国力,收入多,支出也多,更重要的是宋朝士大夫和地主阶层的贪婪,宋朝的主要收入都跑到这些人手里了,而百姓却苦不堪言。 借着此次光复江南,重整河山的机会,许汉青决心彻底地解决问题。在给张天河、陈吊眼等将领的命令中,许汉青要求他们痛下杀手,将那些首鼠两端的豪族地主连根拔除,解散族丁,土地全部以较低的价格由政府买回重新分配,而且以后不再出卖。敢于反对,等待他们的便是光复军严厉的打击。这也是光复江南的速度并不是很快的原因。 失去了土地的豪族地主,便没有了号召力,原来的佃户分得了自己的土地,再也不用听命于他们。 对于投降过来的新附军,光复军采取了异地安置,官、兵打散后分离的策略,这主要也是为了防止其中有豪族地主的子弟,不满光复军的政策而聚众哗变。穷苦人家出身的新附军经过一段时间的劳动改造后,表现良好的便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