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三十一章停战和谈一 (第4/5页)
赞同地答道。 “垂相,属下看您手下的幕僚许敬宗就挺合适去当使者,平常的时候看他旁征博引,雄辩滔滔,而且他的家人都在大都,谅他也不敢有什么别的心思。”格日勒坏笑着说道。 “论谋略、文采,许敬宗都是人中翘楚,况且他的眼里只有功名富贵,他们这些儒生一向只歌颂王猛乃一代名相,却不以他为异族的前秦效力为耻,倒是个不错的人选。”伯颜点头微笑道,但心头却掠过一丝鄙夷。 格日勒虽然打心里瞧不起这些软骨头,但也知道这样耍嘴皮子的事也只有这些儒生能干“垂相,是否应该把军队向后撤一下,形成一个缓冲地带,光复军如来偷袭,我们也好早发觉,早准备。而且大军压境,也不利于从内部造成残宋的和战纷争。” “不错,你说得很有道理。”伯颜赞同道“大军后退,留下小部人马监视,再建些烽火台,及时告警。” 忽必烈从潜邸招士开始,便招揽了一大批所谓的名士大儒,讲论治道,被在战火中处境恶劣的儒生们赞颂为“爱民之誉,好贤之名”而传遍天下,更加夸张的是,为了能让忽必烈以儒学安天下、治天下,一批厚颜无耻的大学问家竟然觐见忽必烈,恳请他接受“儒教大宗师”的称号,而忽必烈这个鞑子竟然接受,真让人觉得可笑。 在蒙古人当中,伯颜是学习忽必烈的虚伪狠毒最全面的一位,他对汉家诸学涉猎很广,也是达到境界最高的。不领兵在外的时候,他的府邸内几乎是日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