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十二章武勋 (第4/5页)
族。贾家一门两公,爵位较低的宁国公父子两代兼任京营节度使,掌握京都安全。 荣国公在军方势力更大,边关诸将大多皆是其旧部,就像神威将军冯唐、冯紫英父子,与贾家都有祖辈之谊。 史家不是国公,一点不比国公差。保龄侯史公是尚书令,六部尚书之首,为文臣之首,多少门生故旧? 就凭贾家、史家基本把持了满朝文武大半。更别提王家原是太尉,掌握政法,薛家是富商,掌握金钱。 崇明帝对此一直是忧心忡忡,心中一直想着如何消散这些隐患,奈何这些武勋如同“堡垒”一般,难以攻破。 更何况崇明帝根基尚浅,威信不足,难以震慑,再加上太上皇处处庇佑,崇明帝更是独木难支,无可奈何乎。 对于太上皇荣宠这些勋贵,崇明帝心中是恨的牙痒痒,想当初太上皇亦是天纵神武,难道他分不清这些勋贵对大乾的危害不曾,许是人老了,心里也是糊涂,不复当年英武? 念及此处,崇明帝叹息一声,旋即又看起了手上的简报,当看见贾蕴过房后,崇明帝怒声道:“堂堂宁国公长房一脉,居然过房到七房,难道宁国公府无人?” 崇明帝厚待贾蕴,不外乎就是因为贾蕴宁国公府长房一脉的身份,难道真以为杀几个鞑虏便能面圣? 高贤见崇明帝发怒,小心地回道:“主子,奴婢派人查过,宁国公府其他各房子嗣均不合适过房,贾蕴虽是长房一脉,但七房绝嗣,过房也是合乎规矩....” 崇明帝冷冷地瞥了高贤一眼,高贤便跪在地上不敢言语。 顿了顿,崇明帝不在关切此事,总归事国公府的人,虽有偏差,但也不是什么大问题,随即转而询问道:“宁王那边如何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