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71 (第2/4页)
生集团的距离。 因为阳城钟家不是后期之秀, 而是祖上便兴盛的大家, 富足了几百年之久, 祖宅“钟家大宅”更是直接被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至今都作为阳城的地标性建筑之一。 温白最开始看到那个断章上“钟时宁”三个字的时候, 也曾想过是不是和阳城钟家有关,毕竟“钟”这个姓氏太响耳,为此, 还专门去古玩摊找了一遍陈世文,细细问了一遍,最后才给否了。 一来,经过陈世文和那些供货贩的确认, 基本可以确定这枚印章就是南城一座野山上捡的, 而钟家祖上一直在南城。 二来,这玉是脆玉,材质并不算好,以钟家的财力,如果真像谛听说的, 那应该做不了陪葬品。 三来,和陈世文交好的一个供货贩, 正是阳城人,在听了温白的问题后, 摇了摇头,说在南城或者别的地方,“钟”这个姓氏可能还算稀少,但在阳城绝对不是,不仅不稀有,还普遍得很。 但这不是人口迁徙,或相同姓氏族人聚集产生的“同姓村”问题,而是报恩改姓。 这个“恩”,指的就是阳城钟家。 钟家祖上曾在天灾年代,开仓放粮,救下周围整整三个村子的百姓,是远近闻名的善人。 这样一个善人大家,照理来说,应当什么都不缺。 钟家也确实不缺什么别的,唯独有一点,就是人丁不算旺,有两代甚至都是单传,这在那时算是比较少见的。 而米水之恩对于那时候的百姓来说,也就是救命的恩情。 百姓感念其善,又无以为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